国内外采用多种现代科学仪器和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对古建筑彩绘的颜料、胶料、层次结构都进行了剖析研究。经过分析确定了颜料大多是天然矿物颜料,彩绘中含有动物胶和植物胶的成分。但上述结论主要是在有地仗彩绘的研究中得出的,由于无地仗层彩绘的特殊性,所以还是要将所采集的样本进行基础性的物理化学分析,分析测定无地仗层彩绘的颜料、胶料的成份以及表面胶结的类型,从而为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对重点案例的调查和采样分析,结合实验室研究,进行传统工艺的抢救性挖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江苏无地仗层彩绘传统制作技术奠定基础。其中分析测试的样品主要采自常熟市彩衣堂(明代)、常熟市赵用贤宅(明代)、泰州市南禅教寺(明、清、建国初共存)、苏州市张氏义庄(清代)、无锡市硕放昭嗣堂(明代)、江阴市文庙(清代)、常熟市严家祠堂(明代)、苏州市凝德堂(明代)、宜兴市徐大宗祠(明代)。其中彩衣堂、赵用贤宅、严家祠堂、南禅教寺、张氏义庄、江阴文庙都取了颜料样等,无锡硕放昭嗣堂因早期进行过保护处理,只取了部分样。
彩绘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中一种具有重要位置的表现形式源远流长。应该说,自从有了木结构建筑,就有了彩绘这项专门的技术。
最初的彩绘表现形式简单,主要是为了起到保护建筑物的木质构件不受风雨和虫害侵蚀,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对建筑物起一定装饰美化作用。随着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建筑工艺、材料和装饰技术发展迅速,丰富多彩、瑰丽堂皇的彩绘艺术便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
盛唐是我国彩绘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例如从今天看到的仿唐代彩绘中就可以体会当时的绘制技艺已经非常成熟。它以丰富的色彩、华丽的图案为人们创造出完美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唐代创造的五彩间金装,使彩绘作品更显绚丽多彩、金碧辉煌,成为我国古代建筑装饰历史上划时代的标志。
唐代以前,彩绘图案以花草为主,纹式比较单一。到了唐代,在众多知名画家的启发下,彩绘开始有了形象生动活泼、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
宋代的建筑形式比唐代规模更宏大,变化也愈加繁多,彩绘的表现手法也更为丰富。其特点是更讲究笔法的流畅飘逸、线条的刚劲挺拔,花纹图案也变得活泼多样。在操作技法上,宋代以线条轮廓和图案造型为主、以退晕技法为辅、以青绿为主色、以红黄为陪衬,风格清淡雅致。由于宋代禁止民间私设金炉溶金,所以彩绘中很少用金饰,这也成为宋代彩绘的一大特色。
现今留存的元代的彩绘很少,只有山西永乐宫、洪洞广胜寺等几处实物。但分析研究这些仅存的实物可以得知,元代彩绘对我们建筑装饰的发展仍有一定的贡献。主要是以青绿为主调、同时辅以黑白线作各部图案的轮廓线,使作品更加明晰典雅。
明代建筑彩绘的施用虽较广泛,但在文字上记载不多,仅从保留的实物来看,大体可分为两种图案形式,一是金云龙彩画,用金量较大,多绘于宫殿及与皇帝有关的建筑上。如故宫乾清门内檐大梁及西山潭柘寺大殿内梁等彩画,这种彩画图案在北京地区保留的不多了,应引起重视。第二种是旋子彩画,用金量较小,图案较简单,为一般庙寺祠堂建筑彩画,北京西山法海寺、东城智化寺,以及府学胡同文天祥祠等建筑中的图画都属于这个时期的旋子彩画。
到了清代,我国的建筑的彩绘进入了一个新的巅峰时期,彩绘的主要流派也分为官式和形式迥异的地方彩绘种类。清代的官式彩画是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组织工匠制作的一种定型彩画,它的服务对象是皇家御用建筑、王公大臣府第、衙门等。地方彩画是民间工匠在不违背当时等级制度的前提下施绘于地方衙署、庙宇和居民建筑上的一类活泼、自然、不拘泥程式的彩画。